,讀創-“2019深圳花展”中“等風來”花園設計師沈悅:好設計應該簡約與環保"/>

讀創-“2019深圳花展”中“等風來”花園設計師沈悅:好設計應該簡約與環保

發表時間:2019-04-10 10:43

風車隨風轉動,風鈴隨風發出叮鈴的聲音……美好的一切隨風而現。在近日亮相的“粵港澳大灣區?2019深圳花展”上,一個名為“等風來”的花園吸引了觀眾注意。這是由日本兵庫縣立大學研究生院風景園林設計領域系主任、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院長兼主持規劃設計師沈悅設計。近日,他接受了讀創/深圳商報記者專訪,分享了風景園林設計的想法。

風的美感既動態又隱蔽

沈悅是著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師,此前主要經歷在日本,他主持設計的代表項目有澳大利亞佩斯市政府前庭、日本兵庫友好庭園、日本夢舞臺之庭、日本兵庫縣淡路市田園景觀長期規劃與局部設計、日本兵庫縣立大學校園改造設計、日本兵庫縣淡路市花桟敷景觀提升規劃等。近年來,沈悅也參與了不少國內項目,以多文化圈互融的視點展開理念。


等風來7.JPG


談及此次參與“粵港澳大灣區?2019深圳花展”,設計“等風來”花園的靈感,沈悅說,他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大自然的風,“風是生命延續的媒介,萬物的生長離不開它。風可以傳播植物的花粉、種子,幫助它們完成授粉和繁殖。”沈悅說,“風還起著傳遞能量的作用,像是風力發電,就是將風能轉換成動能,可以說,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同時,風也是很美的,它的美是動態的、是隱蔽的,我們不能直接看到它,但是我們卻可以從風車的轉動、風鈴的叮鈴聲中,看到或者聽到它的存在。”


沈悅.jpg

△沈悅


記者發現這次的場地設計很有意思,在隨風搖曳的植物中,布滿了大大小小、高矮不一的風車,風車的顏色也與場地周圍種滿的植物互相呼應。沈悅表示,當初抽簽到這個花園,其設計范圍現狀是它已存在有很多花灌木,幾乎不可能大面積增植新花,所以在現有的花灌木間隙之內,插入不占地面面積的風車,以動帶靜,以情入畫,激活游客的視覺、聽覺等五感反映,以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等風來3.JPG


記者注意到,在花園中,游客們觀風浪、看風車、聞花香、拉風鈴,多維體驗場地的設計之美;還能欣賞到由大片紫羅蘭組成的天然花海,徜徉在其中的游客還能嗅到空氣中沁人心脾的花香。

等風來8(1).JPG


沈悅還在花園中設計了許多互動環節,“好的花園設計不能只是高屋建瓴,讓人只可遠觀,我希望人與景可以和諧交互。”沈悅說,“除了風車之外,我們還鑲嵌了許多特制的彩色玻璃和瓦片在道路上,它們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美,許多游客們都很喜歡;風鈴也是可以互動的,小朋友們很感興趣。”

等風來6.JPG


設計師應該兼顧藝術與自然

沈悅是日本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最高獎的獲得者,日本設計最大的特點是簡約、環保,沈悅說,“尊重自然是現在風景園林景觀設計的一個趨勢。像日本的風景園林設計師非常注重將自然和藝術設計相融合,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2005年,我曾在日本參加過一次設計博覽會,他們的設計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沈悅說,“搭建整個博覽會的建筑材料都是可以完全降解的,甚至連工作人員吃的外賣盒子也是由特殊材料制造的,是可以完全分解的,還有他們對空調的設計也讓我耳目一新——把空調排出來的水也設計成了一處景點,既保證了藝術性,又起到了降溫的效果。他們的外墻用了一種新的材料,叫做‘光觸媒’,太陽光一照,附著在墻上的灰塵就會被剝離出來,一下雨就會很干凈,可以說日本的風景園林設計是走在我們前面的,我們需要學習的部分還是很多。”


等風來4.jpg


這種環保理念,沈悅也應用到“等風來”花園中,他沒有大刀闊斧地對場地進行改造,而是盡量以大自然為依托進行再創造。“大自然的美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師在設計場地時應該更多考慮對自然的尊重以及展會后場地的恢復,所以我們決定用最簡單的風車、風鈴來裝飾場地,這樣既可以讓人眼前一亮,又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大自然的美,制作風車和風鈴的材料都是特制的環保材料,在展會結束以后我們打算將風車、風鈴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這樣可以很好的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也可以把對環境產生的負擔降到最低。”


讀創編輯杜翔翔





website qrcode

掃描查看手機版網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