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現場“鋪路”,為魚兒打造一條“回家路”"/>

設計師現場“鋪路”,為魚兒打造一條“回家路”

發表時間:2020-06-09 10:52

海口西海岸新區南片區一期水系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中心景觀河Ⅰ(長流溪)中用當地火山巖石砌筑的自然式魚道已經完工。媚道主持設計師沈悅教授帶領設計團隊,查閱大量相關本底資料,開展魚類品種及生活習性等進行針對性的研究,提出洄游設想。他說“為了保護片區內水系的魚類,創造更理想的生存繁殖環境,魚兒洄游通道在這個項目里應運而生。”

在攔水堰一側留出空間,通過模仿自然界溪流中近乎迂回水路的魚道和粗石固床的斜坡魚道,把洄游通道做成緩緩傾斜的水槽,并就地取材采用粗糙的火山巖石砌筑,利用延長的水流途徑和粗糙的槽壁削減水能,使水流平緩,建設出完善的生物廊道,讓魚兒來去自由。

為了實現洄游設想,媚道設計工地代表設計師何成庭解決現場問題。何工來海口數月,一直把控和指導技術難題,對推動設計圖落地實施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接受海口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為了加強洄游魚類遷徙群體完整性,我們特地將堰壩分成兩級,在魚道中間形成一個380多平方米的休息池。” 這些通道呈階梯式,每個階梯之間設置一個高約30厘米的臺階和一個作為“休息區”的小水池。當洄游魚類從下游階梯游上來之后,可以在小水池中“養精蓄銳”,之后繼續游向上游階梯。

企業微信截圖_15915968104958.jpg


這條生態魚道可以使瀕危野生動物花鰻鱺及鯽魚、草魚等其他魚類和水生昆蟲雙向通過,人性化的休息池還可以緩解魚類旅途的勞頓之苦,并作為一個自然科普觀賞區,供人們欣賞魚類逆流而上洄游產卵的景觀,喚起人們心底的生態保護意識。


再好的想法,如果沒有現場設計師的的配合,終究是難出效果,這個項目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如果沒有何工們的現場“鋪路”,魚兒很難找到那條“回家路”。


website qrcode

掃描查看手機版網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