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悅教授精彩報告《2022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水土生態)高峰論壇》"/>

沈悅教授精彩報告《2022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水土生態)高峰論壇》

發表時間:2022-09-30 11:16

由中國水土保持學會城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專業委員會、深圳市水務學會、南方水土保持研究會和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深圳市水務學會水土生態專業委員會承辦的《2022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水土生態)高峰論壇》于2022年9月28-29日在水利云講堂成功召開。


微信圖片_20220930095824.jpg


28日上半場報告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水土保持學會城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媚道設計主持規劃設計師何昉教授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尹偉倫,日本兵庫縣立大學景觀設計管理學院院長、媚道設計主持設計師沈悅,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余新曉、賈國棟,德國聯邦政府環境顧問委員會顧問、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終身教授Max Dohmann為在場的聽眾帶來精彩講演。全國有關生態環境領域約1萬人次科技工作者參加本次論壇,相關與會者在報告結束后,積極與專家交流互動。


微信圖片_20220930095843.png


沈悅教授以“水土與景觀”為題,以過去曾經發生過的日本3.11海嘯,北海道的滑坡等多種實例,闡述了在人與自然之間的種種互動過程中有關防災避險的重要性,同時通過類似事例的調查,闡述了災后恢復重建中應當尊重在現代社會幾乎已經忘卻的傳統文化中的“相地”智慧,尊重現代“風土工學”的建設觀點,作到在確保人民生活安全的基礎上同時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良好景觀,形成既有生態意義,又有可持續性的建設手段。


微信圖片_20220930095105.png

圖1 日本3.11地震海嘯發生前后的對比調研,沒有遭到破壞或被害程度輕微的地段幾乎都是傳統文化中被認為風水好的地段。


微信圖片_20220930095135.png

圖2   經流京都市區的鴨川。在滿足防洪功能的基礎上,打造了既有水邊生態走廊意義又有優良景觀并助于城市觀光發展的環境。


微信圖片_20220930095155.png

圖3   在日本的淡路島,以梯田和溜池形成的具有水土保持意義的景觀,對該地區保持可持續性的觀光資源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website qrcode

掃描查看手機版網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