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專訪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昉: 與特區共成長 為城市添風景"/>

深圳商報專訪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昉: 與特區共成長 為城市添風景

發表時間:2018-05-02 11:35

ad207d7a-beeb-4d02-926e-2d60a3f94d29.jpg.jpg

何昉與員工溝通設計方案。深圳商報記者 肖兵峰 攝


f2e38a79-37b8-4b62-90ba-974b0002c61d.jpg.jpg


326def27-c9a2-4a28-98ec-f741e4d87e77.jpg.jpg

何昉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深圳商報記者 肖兵峰 攝

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

近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發布,這一消息在規劃設計業界引發強烈關注。作為國內權威專家團隊成員之一,風景園林學科唯一一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何昉,是雄安前期國際咨詢機構遴選的評審專家,將為雄安新區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專業力量。

說到何昉,深圳市民或許沒見過他本人,但大家所熟悉的知名生態景觀,如仙湖植物園、歡樂谷、深圳灣公園、蓮花山公園、市民中心環境、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深圳大學生運動會體育中心等園林或環境設計,均由他主導完成或主持參與。

近日,在位于金田路現代國際大廈的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院(簡稱媚道設計)所在地,何昉接受了深圳商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南下深圳艱辛創業

何昉是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筑規劃設計院創始人,現在是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院董事長兼主持規劃設計師。他可以說是深圳特區最早的一批創業者之一,在深圳參與的處女作就是仙湖植物園。

在上世紀80年代特區成立之初,全國各地積極支援深圳的城市建設。各地區的著名規劃設計單位,包括全國有名的高等院校,都投入其中,北京林業大學(簡稱“北林大”)是最早來深圳的建設隊伍之一。

1984年何昉從北林大畢業后留校任教不久,受學校委派來深,跟隨中國風景園林泰斗孫筱祥教授和北林大孟兆禎教授,參與深圳市首個新建公園——仙湖植物園的設計,并作為設計代表在艱苦的規劃設計條件下,邊設計邊施工。

“那時仙湖植物園是光禿禿的山頭,樹木都是后來種上去的。”何昉告訴記者,最好的景觀園林設計應做到渾然天成,仿佛再造一個自然。眾所周知,仙湖植物園的規劃設計受到業內廣泛贊譽,深圳乃至全國也由此掀起園林建設又一高潮。此后何昉受邀赴深,并代表北林大在深圳市設點規劃設計部,持續支持深圳園林建設。

1993年初,帶著學校和院系的支持,何昉只身南下來深創建設計院,自籌經費、自拓市場。“最初費用緊張、舉目無援,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一籌莫展,難以推進。”何昉說,最后在市有關領導的支持下,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在一年后拿到許可,1994年北京林業大學園林規劃建筑設計院深圳分院(后屬地化改制為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筑規劃設計院)正式成立,他出任首任院長兼首席設計師。

烈日下到處跑項目,畫設計圖,積累著實戰經驗,他與飛奔的深圳一起成長,相繼完成多個政府項目民心工程的規劃設計,項目質量越來越高,設計院發展越來越順暢。時至今日,何昉創建的這支專業規劃設計團隊,逐漸成長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卓有聲譽的園林景觀品牌設計院。

一路開拓彰顯實力

何昉選擇了深圳,而這座美麗的城市也為他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平臺。他扎根改革開放前沿開拓進取,堅持在風景園林設計第一線,先后主持完成近2000個項目,涉獵現代風景園林各領域類型最廣,為深圳特區乃至全國的風景園林設計做出了突出貢獻。

何昉從事規劃設計工作30余年,主持參與完成的項目精品云集。其中獲國內外獎的有200多項。獲得國內外大獎的主持參與部分項目有: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全國勘察設計項目風景園林一等獎排第一名、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主席獎)、第六屆中國(廈門)園博園公共園林(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銀質獎),以及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建設項目等。

改革開放中的深圳建設日新月異,“試驗田”給了規劃設計人才以廣闊天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在大力發展本土優秀規劃設計力量的同時,何昉還推動行業的開放合作,主動邀請美國著名SWA集團等境外設計機構和本土規劃設計院深入合作,共同完成了深圳灣公園、佛山南海中軸線開放空間及千燈湖公園、深圳羅湖口岸/火車站地區綜合改造工程、深圳華僑城歡樂海岸景觀(含北湖濕地公園)規劃設計等項目。

一切付出和心血均會結出碩果。2016年12月3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第八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何昉榜上有名。

離開北林苑后,2017年開始,何昉在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院擔任主持規劃設計師,繼續為特區建設添磚加瓦。媚道設計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題寫院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兆禎教授題辭取名,日本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最高獎獲得者沈悅教授擔任公司的主持設計師。據介紹,目前團隊正在聚集國家頂尖人才,這個優秀規劃設計群體正不斷成長。他期待通過和同行們一起努力,在深圳逐步形成獨具鮮明特色的“深派園林”或者“深圳園林”。

創作堅持生態宜居

何昉主持參與設計的項目很多,生態、宜居是他堅持的創作標準。去年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深圳成功召開。作為自仙湖植物園建設初期以來30余年全程參與規劃設計建設的親歷者,何昉在大會上作了專題報告。

他的抱負不止于此。30年如一日的創作,更是為了在世界樹立富有東方美學之園林的地位。而他也是這么做的,以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園的規劃設計為例,作為總主持人,在設計時注重立足中原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并發揮鄭州全國綜合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為地方文化、國際文化和園林文化的充分融合搭建交流平臺。在其主導下,從國際競賽中標到規劃設計建設全過程一氣呵成,保證項目高質量完成,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繼而主導轉戰下一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專題園和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專題園規劃設計工作。

在何昉看來,東方美學是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是一種文化傳承。深圳灣公園是深受深圳市民喜愛的休閑場所。而深圳灣公園(深圳灣濱海休閑帶)項目規劃設計時,在沿岸創造性地規劃了一系列半島形綠地。何昉表示,這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填海面積,延長海岸線,從而豐富陸地與海、人與自然的連接與交融。

此外,他的創作還注重對不同地域的歷史文脈和地方精神的思考,注重保持客觀而全面的歷史觀與大局觀,用新的技術與新的生產資料,保護歷史遺產,發掘地方文脈,研究當地民生民情,追求本土原創設計,探索地方精神與現代風景園林結合之路。他不急功近利,在創作前都要經過冷靜的思考,進行多方面的平衡。

全情投入行業發展

除了帶領團隊走在設計前沿,在全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外,何昉還關注行業發展,默默耕耘,努力推動行業發展。

“中國園林和西方園林、伊斯蘭園林一樣,是具有世界原創性的三大流派。”何昉表示,風景園林學科作為共和國建設史上一個有突出貢獻的學科,在當今高等教育發展中,其自身有著非常強的比較優勢,相對其他學科來說,風景園林學科,無論在動手能力還是創新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優勢。

何昉對行業發展由衷熱愛并全情投入。為提高風景園林學科的學術地位,他在2005年創立全國唯一與風景園林一級學科同名的國家級學術刊物《風景園林》,并擔任社長和編委。據了解,該刊物目前已實現單月刊國際發行,還相繼提出海綿城市、彈性城市等學科前沿專題,不斷探索設計創新。

人物簡介

何昉,教授,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主持規劃設計師。2016年底獲評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的第八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國綠化勞動模范、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深圳市十大年度創意人物、住建部風景園林專家委員會專家、《風景園林》雜志社社長。

心語感悟

規劃設計行業的發展需要不斷挑戰和創新,需要一批批有思想、有個性、有活力、有理想的年輕人,勇于超越,執著追求。在深圳這座年輕的設計之都,運營一個規劃設計企業,更是如此。我們的工作就是與年輕有創意的靈魂同行,懷著赤子之心深耕精研,以深圳原創、深圳流派,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細節建設,奉獻熱情和智慧。

人物訪談

打造優秀城市空間

促進城市與人的發展

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

何昉是如何做到不改初心,開拓進取的?他理解的企業家精神又是什么?記者對他進行兩個小時的訪談。

深圳商報:您是深圳最早一批創業者,在你看來,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行業發展有何變化?

何昉: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設計行業趨向跨領域發展。像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除了生態外,還和建筑、文化、旅游等結合。這就要求設計師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并且具有國際視野、跨領域的能力。

深圳商報:您在專業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有什么心得和年輕設計師分享?

何昉:對于年輕人,最重要的是積累,尤其不要急功近利。像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需要設計師能夠綜合考慮地理、地域、文化、氣候等方面的因素,一個工程的設計周期長,很多細節需要細細斟酌。尤其是生態方面,更要注重。此外,原創精神很重要,年輕人要保持對原創的敬畏之心。

深圳商報:您先后參與創辦兩個景觀園林方面的設計院,承接的項目又特別多,如何管理和培養團隊?

何昉:既要培養人才,也要尊敬人才。對于一些項目,要放手讓年輕人多嘗試、實踐,我負責整體方向的把握。年輕人也承受了很多項目的壓力,我對待他們像親人一樣,讓他們在團隊工作中有成就感、幸福感。

深圳商報:您堅持的設計理念是什么?您的職業理想是什么?

何昉:設計理念就是繼承和創新中國人居環境的理論和實踐,打造和建設更多生態宜居城市,實現心中的東方美學。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美學目標,是與當地的生態需求和歷史文脈取得平衡并互相融合,成為扎根于當地土壤的、有生命力的、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成果。我的職業理想是:希望打造優質城市空間,讓人們樂意在這里生存發展,促進城市與人的發展。

深圳商報:您如何看待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

何昉:我們的工作就是服務社會。要肩負使命感和責任感,把城市建設得更加宜居。企業越大,使命感越強,要盡自己所能將中國的風景園林設計推向國際。深圳是設計之都,在這方面的實踐更要先行一步,勇擔責任,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思考和借鑒。

中國夢,應該在每個企業家心里。我們將繼續建立起一套行業規范和價值體系,以生態環境為基點,以持續發展為原則,建設美麗中國,回饋社會。

深圳商報:在您看來,深圳企業家應該具備什么特質?

何昉:深圳企業家精神的最大特質就是開拓創新、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家的發展能體現行業特點,又能反映人的道德境界。

記者手記

在大地上書寫最美詩篇

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頻繁來深參與規劃設計建設工作,到后來在深創建設計院至今,何昉在深圳的創業已超過30年。從仙湖植物園、蓮花山公園到深圳灣公園,從歡樂谷、歡樂海岸到東湖公園、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回顧他參與的每一個作品,個個都是精品。憑著開拓創新的精神,他來深創業,以自己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師(以下簡稱景園師)的身份,為這座城市梳妝打扮。他說,景園師是在建設大地的優美事業。而在記者看來,他就像一位詩人,憑著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在大地上書寫最美的詩篇。

雖然工作繁忙,不是出差,就是開會,但他始終堅持在設計一線,主導完成或主持參與的項目近2000個。讓人不能不感嘆這位年逾50的設計師創作力之旺盛。

雖然項目很多,但何昉從來不會重復設計,也不會停下腳步。他說:“創新永遠是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突破、才會進步。”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他對企業員工要求也是如此——創新、突破。同時,他同樣重視原創精神,并說“創新的高地是原創”。

不難看出,他是一位具有長遠眼光的景園師,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自然生態、因地制宜、實用親民,注重對不同地域的歷史文脈和地方精神的思考,這些都是他創作的關鍵詞。

如今何昉所在的媚道設計,還要為深圳乃至國內外的城市建設再次梳妝。這次,他從中國山水藝術和哲學相融合的意境中,找尋創作靈感和動力源泉。

“科學規劃城市、建設美麗中國”是何昉的終身理想。他說,未來將繼續傳承和發揚中國風景園林和城市規劃優秀文化傳統,利用全產業鏈多學科的專業優勢,面向中國新型城鎮化大背景,從事風景園林引領下的對地球表面自然和人工變化的多樣性規劃設計。這不僅涉及風景園林、生態范圍,還包括城市規劃、建筑、旅游等在內的多學科領域。

何昉說的一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人民幸福了,我們才成功。”不知他的理想有多高,但是他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就是建設生態宜居城市,讓城市更美,讓人們更幸福。


版次:A04     來源:深圳商報    20180502


website qrcode

掃描查看手機版網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