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特輯 | 聊聊風景園林里的“月亮”"/>
中秋特輯 | 聊聊風景園林里的“月亮”發表時間:2018-09-23 14:43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值此佳節,邊吃月餅邊跟小編賞賞風景園林里的月元素吧~ 月洞門 中國古典園林的園墻常設洞門。洞門僅有門框而沒有門扇,常見的是圓洞門,又稱月亮門、月洞門,還可做成六角、八角、長方、葫蘆、蕉葉等不同形狀。其作用不僅是引導游覽、溝通空間,本身又成為園林中的裝飾。通過洞門透視景物,可以形成焦點突出的框景。采取不同角度交錯布置園墻、洞門,在強烈的陽光下會出現多樣的光影變化。江南園林一直以月洞門作為一種點景、取景造園要素,因此其在江南一帶尤為多見。 從孟兆禎院士主持設計的園冶園湖景視覺來看,展現了一幅太陽即將落下,月亮還未爬起的美好意境。孟院士說,造園追求的境界是“雖由天作,宛自天開”,以自然為師去創造,天人合一。園冶園貫穿了《園冶》“借景”理念,把地形、山石、樹木、亭子融為一體,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生動別致的園林景觀。 月亮橋 揚州城自古有“月亮城”的美稱,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何昉主持規劃設計的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東道主園”揚州園定名“月橋廣陵”。園內的“新月橋”將揚州月文化、橋文化與玉文化完美融合,是揚州園的點睛之筆,以月亮做文化載體,體現橋的功能性。新月橋的設計風格現代簡潔,采用高科技發光材料,使其晶瑩剔透,并大大降低成本,遠處眺望,猶如天降玉璧。以此重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美好景象。 揚州園新月橋 月光環 第六屆中國(廈門)園博園由何昉院長主持帶領其團隊規劃設計,園內建筑“月光環”是整個園區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它豎立在園博大道盡頭的海面上,清澈皎潔的“月光環”每天都在海平面上冉冉升起。通過內部裝有可調節LED夜景燈來實現月亮陰晴圓缺的美麗光景變化,再現“海上生明月”的美妙景觀。月光環的設計含蓄巧妙、融情于景,與家人于此處共度中秋美好時光再好不過了。 廈門園博園“月光環” 每逢節假日,漫步在都市街頭,總會發現些小驚喜、小意外。比如路邊可愛的卡通人物造型讓人不禁想合張影。這些街頭層出不窮的新意總讓人們更能感受到節日假期的愉快氛圍。 END 人生至味是清歡 味至濃時是故鄉 無論身在何處 媚道設計祝您中秋快樂 闔家平安 |